網友心聲
家里“二寶”上小學一年級,按照教育部門規定,低年級學生沒作業,可我的孩子每天寫作業能寫到晚上10點左右,甚至更晚。“雙減”政策旨在為教育減負,可有些學校對這項政策執行并不到位。
自治區人大代表郭紅梅:不可否認,目前有些學校對“雙減”政策的落實還不到位,家長的教育焦慮并未得到有效緩解。
“雙減”工作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,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教師必須從思想觀念和教學行為上有所改變。同時,學校也應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,通過發揮好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、克服唯分數論的頑疾,紓解家長教育焦慮。
建議進一步推動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,提升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,逐步縮小城鄉、區域、校際差距;提升教師隊伍質量,提高教師開展教學、作業設計、課后服務和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;提高作業設計質量,建立難度適中、層級分明的作業設計規劃;在中小學校建設“家庭教育工作室”,在教育方法、方式和內容方面,給予家長一定的專業指導;落實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“彈性上下班制”,并建立教師子女課后托管班、給教師安排“零星假”“關愛假”,讓教師能夠安心、放心地開展課后服務;用好少年宮、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資源,聘用高校教師、退役運動員、專業教練員、非遺傳承人、志愿者等社會專業人員為孩子們服務,在社區、各單位建立“假期托管中心”,聘請志愿者為輔導員,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假期有所安置、有所學習;學校應開好各項體育、美育課程,尤其是大課間活動,讓學生真正動起來,健全學生視力健康綜合干預體系,降低近視率。(記者 秦磊)
自治區政協委員張文學:“雙減”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,目前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,屬于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,也可能是必然過程。“二寶”遭遇“雙減”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很具體、很現實,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面對,積極破解。
要將“雙減”政策切實落實到位,教育工作者需要將學情調研作為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,精準研判所教學生的學力,因材施教,依學力分層次布置作業。要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標準,積極改進教學方法,以素養涵育為導向,面向全體學生,面向“五育”融合,提高課堂教學質量,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學力。弘揚教育家精神、積極開發教育資源也是破解“雙減”落地難的舉措,要多方開發學生的興趣和特長,充分利用數字賦能技術,創建學生自主發展空間,引領學生個性化成長;健全家、校、社共育和終身學習機制,優化學生成長環境,豐富青少年生活,讓青少年有更多、更好的實踐機會,替代單純的學、練、考模式,真正做到有“減”有“增”,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。(記者 李錦)